返回
首页
古代扫墓小常识
2018-07-09 10:49:00 来源:本站 浏览:13743
  扫墓,谓之对先人的“思时之敬”。其习俗由来已久。明《帝京景象略》载:“三月清明日,男清明祭祖,担提尊榼,轿马后挂楮锭,粲粲然满道也。拜者、酹者、哭者、为墓除草添土者,焚楮锭次,以纸钱置坟头。望中无纸钱,则孤坟矣。哭罢,不归也,趋芳树,择园圃,列坐尽醉。”其实,扫墓在秦以前就流传了,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,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。一直到唐朝才开端盛行。而南边许多当地在冬至扫墓,如上海、杭州、福建莆田、德化、永春、安溪、广东潮汕、海南、昆明等当地,福建其他当地风俗各异,扫墓时间并不统一。
  《清通礼》云:“岁,寒食及霜降节,拜扫圹茔,届期素服诣墓,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,周胝封树,剪除荆草,故称扫墓。”并相传至今。
  一、烧纸,九千白纸,砸上四行圆钱,每行五枚;
  二、冥钞,这是人世有了洋钱票之后拷贝的,上书“天堂银行”、“冥国银行”、“鬼门关阴曹银行”等字样
  三、假洋钱,用硬纸作心,外包银箔,压上与其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;
  四、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、锞子,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,下边缀一彩纸穗。旧时,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。是日,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,将包袱放于正中,前设水饺、糕点、生果等供品,烧香秉烛。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,即可于门外焚化。焚化时,划一大圈,按坟当地向留一缺口。在圈外烧三五张纸,谓之“打发外祟”。

  有的富户要携家眷乘车坐轿,亲自到坟茔去祭扫。届时要修整坟墓,或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,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,让他人看了,知道此坟尚有后人。祭罢,有的围坐聚餐饮酒;有的则放起风筝,乃至相互比赛,进行娱乐活动。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,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。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,戴在头上,谓“清明不戴柳,来生变黄狗”。此即是扫墓又是郊游,兴尽方归。

      http://www.qdfhy.com

      本文关键词:青岛公墓

关键词: 青岛公墓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福海园客服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福海园公众号

鲁ICP备2022005893号-1

公司地址:崂山区枣山东路2号(沙子口街道)

运营管理:青岛福海园公益事业有限公司 工商注册号:3702122280948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