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首页
中国传统下葬文化“纸扎”
2018-07-17 15:05:00 来源:本站 浏览:13533
  纸扎,在民间有很多不同的称谓,如扎作、糊纸、扎纸、扎纸库、扎罩子、彩糊等。广义的纸扎包括彩门、灵棚、戏台、店铺门面装潢、匾额及扎作人物、纸马、戏文、舞具、风筝、灯彩等。狭义的纸扎指的是丧俗纸扎,主要指用于祭祀及丧俗活动中所扎制的纸人纸马、摇钱树、金山银山、牌坊、门楼、宅院、家禽等燃烧的纸品。
  纸指纸冥 器 。旧时迷信,以为人死后进入冥国 ,随葬器物供死者在 间使用,于是有冥(明) 器 。冥器起初是生活日用品,自宋代起,纸冥器逐步流行。人们用竹篾、芦苇、高粱秸扎成各种家具器皿人物,糊以色纸,饰以剪纸,为死者燃烧。颜色有单色的、衬色的、结合涂绘的,的广东佛山的“铜衬料”、“铜写料”等,颇为绮丽。
  在长期对天然和为生活的反抗中,人类创造了一种能安慰悲伤、调停消沉感情的方式,即用祭祀来供奉祖先,用丧俗方式来悼念死者。近代民间,“喜丧”的方式较流行,这是人们对凶事处理的又一新的款式,它不象以往的仅仅单纯信仰鬼魂,而更多注重人生观念和情感表达。百姓对鬼魂有了多种解释,有时以为鬼魂可有可无,有时又使之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。在日常生活中,把奇怪的不可思议的事说成是“出鬼”,又把某些疾病说成被死者鬼魂所缠而致。这种迷信观念是原始鬼魂观念的发展和衍变,人们的鬼魂意识也失去了它原本的含义。

  《旧唐·音乐志》记载当时制作一种偶人,称为“窟磊子”,也叫做“魁磊子”,用以“嬉剧歌舞”,是一种“丧家之乐”。宋至明清凶事期间,搭台演戏,乐队鸣奏。棺罩上扎制戏出,主题为人或动物,其目的是取悦于鬼魂,以庇佑死者宗族。在丧葬用品中,从俑、冥器到纸人纸马的衍变,表明了风俗艺术的沿续和发展,是生存在民间社会的“活化石”。

       http://www.qdfhy.com

       本文关键词:青岛公墓

关键词: 青岛公墓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福海园客服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福海园公众号

鲁ICP备2022005893号-1

公司地址:崂山区枣山东路2号(沙子口街道)

运营管理:青岛福海园公益事业有限公司 工商注册号:3702122280948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