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首页
二十四节气丨惊蛰:春雷惊蛰始,大地万物新
2024-03-05 10:26:00 来源:本站 浏览:119




惊蛰,又名“启蛰”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。时至惊蛰,阳气上升、气温回暖、春雷乍动、雨水增多,万物生机盎然。





惊蛰三候


  • 一候桃始华

惊蛰之日,闹春之始,“红入桃花嫩,青归柳叶新”,早春的桃花,开始盛放了。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



  • 二候仓庚鸣

仓庚即黄鹂鸟。这个时节,黄鹂感受到使万物复苏的阳春之气,开始鸣啼。这番热闹的鸣啼,可视作春暖花开之庆也。


  • 三候鹰化为鸠

“鸠”指的是布谷鸟。古语有云:“仲春之时,林木茂盛,口啄尚柔,不能捕鸟,瞪目忍饥,如痴而化,故名曰鸤鸠。”说的就是仲春之时,天空不见飞翔的雄鹰,只看到鸣叫的布谷鸟,在古人的观念里,就好像是鹰变成了布谷鸟一样。





惊蛰由来


元代吴澄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二月节……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,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”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二月节,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。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”


实际上,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,大地回春,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,“惊而出走”的原因。中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,“惊蛰始雷”的说法则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。





惊蛰习俗

吃梨


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

在民间素有“惊蛰吃梨”的习俗。惊蛰吃梨源于何时,无迹可寻,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。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,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,明代洪武初年,带着信、义两个儿子,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、红枣,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,天长日久有了积蓄,在祁县城定居下来。雍正年间,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,正是惊蛰之日,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,先祖贩梨创业,历经艰辛,定居祁县,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,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,努力创业光宗耀祖。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,将开设的字号取名“长源厚”。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,多有“离家创业”之意,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,亦有“努力荣祖”之念。


蒙鼓皮


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

惊蛰是雷声引起的。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,长了翅膀的大神,一手持锤,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,发出隆隆的雷声。惊蛰这天,天庭有雷神击天鼓,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。《周礼》卷四十《挥人》篇上说:"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。“注:“惊蛰,孟春之中也,蛰虫始闻雷声而动;鼓,所取象也;冒,蒙鼓以革。”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,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,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。


吃春笋


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

吃春笋的秘诀在于一个“鲜”字。南宋词人林洪吃春笋会选一处繁茂的竹林,用飘落的竹叶生火,坐在林边煨煮鲜笋。由于味道太过鲜美,还特意为它起名“傍林鲜”。春笋不只适合清煮,与肉搭配更别有一番鲜味。苏轼喜爱竹子,他曾写诗打趣: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。无肉使人瘦,无竹使人俗。”有趣的是,自从他吃过“笋煮肉”后,态度就转变为“若使不瘦又不俗,餐餐笋煮肉。”






惊蛰读诗


观田家

唐 韦应物

微雨众卉新,一雷惊蛰始。
田家几日闲,耕种从此起。
丁壮俱在野,场圃亦就理。
归来景常晏,饮犊西涧水。
饥劬不自苦,膏泽且为喜。
仓禀无宿储,徭役犹未已。
方惭不耕者,禄食出闾里。


咏廿四气诗·惊蛰二月节

唐 元稹

阳气初惊蛰,韶光大地周。
桃花开蜀锦,鹰老化春鸠。
时候争催迫,萌芽㸦矩修。

人间务生事,耕种满田畴。


注:本文和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福海园客服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福海园公众号

鲁ICP备2022005893号-1

公司地址:崂山区枣山东路2号(沙子口街道)

运营管理:青岛福海园公益事业有限公司 工商注册号:370212228094867